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
  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
信息动态 News

“融”时代下微信早间新闻的发展特色——以《来了!新闻早|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班车》栏目为例

日期: 2025-02-23 10:49:31
作者:

  根据企鹅智库《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8》显示,在中国互联网咨询消费者中,平均每天资讯消费的时间达到76.8分钟,其中73.7%的用户每天会拿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看资讯。③《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将信息分为不同类型,用简洁易读的排版方式★、简短易懂的叙述语言进行集中化表达,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以尽可能简短的语言文字进行陈述,这保证了早间新闻的信息质量和价值性,从而更有效地节省了用户资讯消费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⑤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新湘评论★,2019(09):4-6.

  《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以图文推送+音频语音播报为主,在未来可以适当加入视频、活动、投票★、H5和小程序等多元化的传播形态,以更多的传播形态吸引公众的目光。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大报告》显示,2019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规模达到8亿,同比增长42.2%。⑥当下短视频行业兴盛,央视新闻的微信早间新闻栏目《早啊★!新闻来了》中就有添加短视频播报,在新闻编辑中加入短视频信息,甚至新开短视频早间新闻栏目都是未来具有可能性的选择。

  欢迎各单位从当地邮局订阅《新闻论坛》(汉文),全年60元,邮发代号★:16-414★,联系电线★。

  《人民日报》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口号进驻微信新媒体平台,作为中央级的主流媒体,其肩负着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做好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也始终坚持这一定位★,在对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将重要的符合主流价值和规范的新闻放在显要位置★,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广义的媒体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⑦这其中不仅涉及各种媒介形态,还包括不同的部门、组织,甚至是不同媒介机构★,微信早间新闻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战略合作。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每天的推送时间为清晨5点30分到6点之间,固定的推送时间有利于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体,增强用户黏性。据统计,2019年9月1日到10月20日,这50天内《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共发布新闻数1364条,每日平均新闻数为27.28条,没有停更现象★。该栏目每日规律性地发布新闻信息,推送时间和推送数量的基本稳定使得公众号栏目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忠实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做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习在人民日报社进行调研时指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其在品牌优势发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未成为《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栏目★。在传统媒体中代表着权威和公信力的《人民日报》★,转入新媒体平台运作后,将这种品牌形象灵活运用是促进其新兴主流媒体建设的优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之中★,传媒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时代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兴媒体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新闻信息互通、新闻资源共享★、新闻内容兼融、新闻传播互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必须抓住信息化的时代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实现媒体深度融合★。从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至今,我国的媒体融合已逐渐走向★“深水区★”★,融媒体的特征愈发明显★。

  《新闻论坛》是内蒙古日报社创办的新闻类期刊,创刊于1986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份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被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为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学术期刊)会员,同时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理事单位。期刊受到学界、业界和新闻管理部门等主体目标受众的高度欢迎。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形式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如今视频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传播成为常态★,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将信息以视频形式传播★,简明扼要的信息传播模式极大地迎合了当下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习惯★。同时,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边界逐渐模糊,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对信息的讨论中,信息互动性增强也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显著特征。

  优化用户体验,激发用户潜在活力,除了宏观层面的改革★,更需要从细节之处着手★。第一,合理安排信息推送界面。清晨人们的意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并不处于完美状态,如果早间新闻的数量或字数过多、图片安排不合理★、排版杂乱很容易激起用户的厌烦心理,从而出现推送没看完就潦草退出的情形。第二★,留言回复的设置。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的留言区进行观察后,发现其2019年9月1日到10月20日这50天之中,每日平均留言条数为17.46条,留言回复率为17★.2%,留言回复率较低★。

  “融”时代下★,微信早间新闻必须具备统筹整合信息的能力。《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将这类关联性较强的新闻链接在一起★,组合深化新闻内容★,强化了微信早间新闻解读新闻信息的能力★,继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早间新闻栏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微信自2012年推出公众号平台之后,其扩张和发展速度惊人,截至2017年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000万个④★,但是在打开率和分享率呈明显下滑趋势的当下,微信公众号想要获得持续的高关注度非常不易。在未来★,微信早间新闻在机制、技术、用户和组织合作等方面将持续发展,在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突破,从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走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②廖宇★.微信早间新闻现状分析及其编辑策略探究——以《人民日报》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4):110-111★.

  当下的新媒体早间新闻逐渐形成了板块化的特点。《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每天的推送内容包括四个板块★:要闻★、社会、政策和生活提示,其中要闻占比37★.4%,社会占比36.8%,政策占比13.8%★,生活提示占比12%。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早啊!新闻来了》也分为了★“要闻★、国际、社会、财经★、文体和今日提示★”板块。在排版上,《人民日报》早间新闻会在两条新闻之间空出一定的空间,这使阅读界面看起来更加简洁疏松,缓解了视觉上的挤压感。

  欢迎投稿★,论文要求视角新颖,与媒体实践有深度结合★,字数3000字以上★,6000字以内★,投稿邮箱 或

  在对《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内容的分析中,发现其在编辑理念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大事第一顺位★,几乎每期“新闻早班车★”都会把习的重要活动或讲话放在首条,作为★“要闻”发出。第二★,重点关注重大事件,当近期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时,编辑会特别关注。第三,强调连续追踪报道。例如从9月28日开始,该栏目连续四天对女排在世界杯夺冠的新闻进行持续性报道。第四,注重对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该栏目对新闻的选择倾向于报道正面积极的事件,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总体来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早间新闻的推送时间和推送数量较为适当★,在规律性的日常更新中获得了用户青睐。首先★,《来了★!新闻早班车》的推送时间匹配了早起上班族的作息时间★,在通勤途中可以选择微信早间新闻浏览★;其次,清晨这个时间段用户尚未完全清醒★,再加上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数量少但质量高的新闻更符合受众的阅读期待★。

  原标题:《“融★”时代下微信早间新闻的发展特色——以《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为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万物互通★、媒介互融★,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进一步走向深层次和常态化。我们熟悉的早间新闻已将★“战场”从传统媒体平台扩展到了微信新媒体平台,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为代表的新媒体早间新闻★,立足自身定位,板块划定清晰,在强调人文关怀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在“融★”时代下获得了广大用户青睐。在未来★,微信早间新闻在机制、技术★、用户和战略合作等方面将持续发展,在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将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未来微信早间新闻要进一步加强内容的聚合传播★,对有需要添加“详讯★”或者超链接的内容做好前期规划,在具体的做法上要确定好需要超链接联接的传播主体、合理安排推送时间、合理布局各大板块和新闻头条等★,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版面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在推送中添加超链接有利于将不同的组织或部门信息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加强互联网信息的聚合传播★,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日报》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构建新兴主流媒体★。

  权威的《人民日报》走向微信端后★,在更具亲民性的同时仍旧保持传播的严肃性。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总是将国家大事和重要事件放在显著位置★,加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该栏目始终秉持党媒建设这一根本定位,重视在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对话语权的引导,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早间新闻一般是指在早晨时段播出的比较精简的新闻,具有新★、近、快的特点。传统早间新闻主要在电视或广播等平台上播出★,它们的主要受众为早起看电视的中老年群体或者听新闻的★“有车一族”,包括但不限于私家车驾驶员★、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等。但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实现了内容传播的网络化,其中微信公众号以其轻便的优点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例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个人账号“冯站长之家”等都开通了“早间新闻★”这一栏目★。虽然提供讯息的本质相通,但这些公众号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人民日报》以早间新闻栏目《来了!新闻早班车》作为一天新闻推送的开始;央视新闻《早啊!新闻来了》栏目与其传统电视传播平台形成互补关系;新华社的《早知天下事》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添加新华社客户端直播预告以助力新华社“两微一端★”矩阵化发展。另外个人账号★“冯站长之家”开创的《三分钟新闻早餐》集聚了来自新华网★、中新网、腾讯★、凤凰网等多家网站的新闻资讯,虽说是个人账号,但每天的阅读量也能达到10万+,★“在看”数1.7万左右★。

  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人类存在着“生动性偏见”★,具有视觉显著性的信息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媒体除了利用文字传播之外★,图片、音视频等的加入会提高受众的阅读体验★。《人民日报》微信早间新闻在传统编辑结构外延伸了新的图文结构★,即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加上图片或者GIF动图作为对文字的补充,迎合了当下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已达到2600万,在微信平台所有的媒体公众账号中稳居第一。根据清博大数据网站显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活跃粉丝数为100万+,而其早间新闻栏目每天的阅读量只有40万+。虽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规模巨大★,但是活跃粉丝数相对来说较少★,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激发用户活力成为未来早间新闻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

  技术是媒体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之一。如今,5G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媒生态。各类短视频平台的火爆★、新华社的AI主播、AR/VR沉浸式新闻体验等各类新形式意味着更多流量的涌入。为了改变当下传统媒体缺乏优质资源和新兴人才的状况,新兴主流媒体必须把握住技术发展红利,将技术创新融入优质内容的生产当中★,广征新媒体技术人才★,在媒体融合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人民日报》作为党媒,其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不变。“融★”时代下★,传统媒体“居庙堂之高”的传播方式已不再适用,人们对具有亲和力和接地气的媒体更具接受度。《人民日报》微信早间新闻在内容选择上从国家大事覆盖到地方小事,强调内容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强调人文关怀、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成为推送主流★。特别是在“生活提示★”这一板块★,为公众提供关于交通、出国签证★、天气变化、旅游优惠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在内容选择上更具人性化。除此之外★,该栏目在所有的新闻结束之后,还设置了一段早安语★,每天的内容都不同,但主旨都为激励人心的正能量内容★,在简洁严肃的内容之外增添了一份温情。

  ⑦陈丽娜★.从社交媒体、社交网络到社会网络[D].北京:北京大学★,2011★.

  《来了!新闻早班车》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下的一个栏目,为用户推送早间新闻资讯★。该栏目迎合公众移动化阅读习惯,推送内容以简短的100字新闻为主★,更符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栏目每天清晨推送半小时左右,阅读量即可达到10万+,每日阅读总量达到40万次以上。②本文以该栏目从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共计50天)的推送文章为研究对象,借以分析该栏目的发展特色。

  相较于传统传播平台上的早间新闻★,微信公众号早间新闻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传播速度快,微信公众号只需要在线上编辑发送即可,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制作程序;传播范围广,公众只需要拥有一台联网手机即可实现信息接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形态丰富,微信早间新闻除了文字★、图片等传统信息展现方式外,还拥有语音播报★、视频播放等新形式;用户参与感强,相较于传统的“单向输送”,微信早间新闻除了可以在文章末尾右下角点★“在看★”之外,底下的留言框也为用户积极参与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微信公众号的早间新闻栏目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

  本刊关注媒体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理论★,以★“新闻采编业务研究★、编辑发行、媒体研究和评价”为基本定位,以“高端、前沿★”为办刊理念★,以媒体发展分众化为发展突破点,重点打造《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前沿话题》《名家说事》等专栏,形成了品牌特色优势★。截至目前,本刊已有50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8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同时, 据《新闻与传媒》发布的《新闻论坛》(汉文)出版文献量显示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截至目前★,读者在网上下载论文3244篇,总下载次数为250047次,论文总被引次数1848次★。

  文字+图片+动图的新闻表现方式具有传播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用户注意力★。在50天的内容推送中,包括GIF动图的推送有12天,日平均图片数量达到8.7张(除去动图)★。同时在视觉传播之外还增加了听觉传播★,温柔的女声+柔和的背景音乐给了用户良好的阅读感受。文本★、图片、音视频的合理配置形成了互相补充的关系,让受众在不方便“看★”新闻的时候可以选择“听”新闻★,接收方式更具多元性。

  本刊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记者》杂志社、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区内外新闻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区内外20多家媒体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本刊同时聘请国内学界方汉奇、郑保卫、白润生、彭兰、陆地、宫承波★、周德仓、黄楚新、陈国权★、张丽萍、江鸿11位知名专家教授为顾问★,已形成全国性学术影响力。2014年本刊入选由童兵主编的《新闻传播学大辞典》,2015年被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推选为理事单位。目前本刊已建立了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同时入驻今日头条头条号和澎湃新闻澎湃号。本刊已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龙源期刊网等新闻期刊权威网站建立了内容发布合作平台。

  本刊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网上或线下代为征稿★,也不收任何费用★。近一个阶段★,有许多人冒充本编辑部在网上或网下征稿,给本刊带来了不良影响,本刊将通过法律渠道追究其不法行为。同时,希望广大读者通过本刊电话咨询相关情况,本刊电线。

  在传统媒体时代,权威报纸和广播电视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宣传阵地,但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时代下★,各类信息甚至国家政策也会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公布,逐渐搭建起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当前,“两微一端”成为新兴主流媒体传播政务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单位许多部门都开设了微博认证账号★、微信公众号甚至抖音账号来发布信息或与群众互动,凸显了“融”时代的参与特点。

  当下媒体融合时代,“流量为王★”策略逐渐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重视争取更多的潜在用户。习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①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1%★。当下不仅是媒体融合的时代★,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特点从未如此明显★,因此媒体随用户★“迁移”也成为当下“融★”时代的重要特征★。

  作者简介: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邵赛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人民日报》作为党媒★,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好舆论发展方向。《人民日报》微信早间新闻立足这一定位★,为用户筛选符合时代特征和舆论导向的新闻信息,坚定舆论引导使命。

  微信早间新闻时间上的特殊性★,决定了短而精的新闻信息能够被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每条新闻信息不超过100字,提炼和总结了新闻信息最核心的内容,让新闻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于那些难以用一句话叙述完整的、比较重要的新闻信息★,编辑会在消息末尾添加“详讯”链接。例如2019年10月15日“新闻早班车★”对发布的“云南省高院14日对孙小果★、强制侮辱妇女、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一案依法再审开庭处理”这条信息添加了“详讯”链接,点开后文章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再审孙小果》,全文一共1477个字★,阅读时间大约在4分钟★。通过这样的编辑方式★,既能实现“新闻早班车★”简洁易读的目的★,还能将人民日报传播矩阵中各平台内容联接在一起,实现聚合传播★。

最新动态 / 更多>>
2025 . 02 . 23
点击次数: 764
  浙江华耀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关于...
2025 . 02 . 23
点击次数: 871
  主要控制点:武山县沿安乡南川...
2025 . 02 . 23
点击次数: 856
  5、接受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
2025 . 02 . 23
点击次数: 681
  医院食堂承包招标是一个严谨而...
微信 微信
手机 手机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3039号国际文化大厦2305B室
电话:(0755)83643169    83640932     83643163     83643362(总机13条线)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18 深圳市尊龙凯时人生就是赢,尊龙人生就是博中国区,尊龙凯时人生就搏安全技术事务有限公司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755-83643362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